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演变和突破兼论中国特色社会(3)

来源:市场周刊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4-24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就命题局限而言,西方传统中的政府与市场关系二元对立论既存在着哈耶克式的将市场神圣化的倾向,又企图割裂政治与经济的内在联系,无法有效解释现

就命题局限而言,西方传统中的政府与市场关系二元对立论既存在着哈耶克式的将市场神圣化的倾向,又企图割裂政治与经济的内在联系,无法有效解释现代混合经济。哈耶克忽视了这样一个事实,即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关于市场异质性的分界。一般而言,发达国家市场力量强大,而发展中国家市场生长能力薄弱。在经济全球化中,前一类型市场势必会对后者造成倾轧和冲击,从而导致后者市场发育的“先天畸形”。另外,资本主义世界中市场竞争秩序的动态消长多数被垄断所取代,从而抵消了市场的竞争性优势。在现实中,哈耶克同样不可避免地落入政府与市场关系二元对立的窠臼中,他的全部理论存在一个根本性缺陷,即将政府作用狭隘化地局限在中央计划层面,从而将政府作用和市场作用严格对立。然而,哈耶克等人迷信的市场同样会出现“市场失灵”。市场均衡模型只存在于完全竞争状态中,现实中广泛存在的是不完全竞争、外部性、公共品供给等市场失灵的情况。

此外,在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中,政府与市场关系并不像经济学理论阐述的那样“标准”,政府与市场之间不是单一线性的完全排他性关系,而是共生性关系。萨缪尔森就指出,“世界经济都是一种混合经济,即市场上的私人企业,以及监管、税收和规划等各政府部门的结合体”“每个有效率并且讲人道的社会都会要求混合经济的两面——市场和政府都同时存在。如果没有市场或者没有政府,现代经济运作就都会孤掌难鸣。”a[美]保罗·萨缪尔森、威廉·诺德豪斯:《经济学》第19版,萧琛主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年,第29-49页。理解了现代混合经济中的政府与市场关系,也就揭开了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经济为什么能够成功的秘诀。告别了19世纪自由放任的时代,政府逐渐被赋予更多经济职能,并逐渐形成不同类型的市场经济类型。无论是以德国为代表的“社会市场经济模式”,还是以日本为代表的“政府主导型经济模式”,抑或是以美国为代表的“自由市场经济模式”,政府的产业政策对于本国的经济转型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就现实危害而言,政府与市场关系二元对立论尤其是新自由主义倡导的完全市场化最终导向市场原教旨主义,使市场和资本缺乏有效监管,加剧全球范围内的“马太效应”。当前,西方发达国家仍然在对后发国家鼓吹市场有效论,并以自身为市场经济的标准模型。殊不知,西方发达国家的做法实则是在“踢掉梯子”,因为在工业化起步阶段,它们同样是依靠关税保护、出口退税、政策补贴、政府投资等政府干预方式扶持幼稚产业,而那种鼓吹市场万能的神话无疑是限制了后发国家经济发展能力,是名副其实的“富国陷阱”。以俄罗斯为例,在采用“休克疗法”的过程中,快速自由化引发了宏观经济失衡,金融和石油寡头们趁机操控国民经济,结果出现了严重的通货膨胀,最终造成了“20世纪90年代的转型经济衰退”。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再次确证了缺乏政府有效监管的资本市场的不确定性和盲目性。

二、我国对政府与市场关系探索的历程与阶段

一般而言,探索“中国奇迹”之谜要将其置于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语境中,但如果不理解从1949年到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段历史,往往会造成对改革开放前后两个时期的割裂。其中,我国对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探索更需要从改革开放的“初始条件”谈起,因此,我们需要回答三个主要问题:第一,改革开放前我国政府与市场关系呈现何种状态;第二,改革开放过程中对政府与市场关系的阶段性认识和发展;第三,新时代对于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定位和把握。对于上述三个问题的回答不妨在1949年以来的历史情境中展开。

(一)1949—1978年:“政府替代市场”,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实行计划经济

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政府逐渐替代市场的过程,这种取代是以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实行计划经济这个经济基础变革为条件的,“一大二公三纯”则是那个时代生产关系的显著标志。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提出了共产主义经济形态的三大标志,即公有制、计划经济和按劳分配。单一公有制和计划经济强化了政府权力,从而形成了“全能型”政府。中国采用这一模式遵循着这样的现实逻辑: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成为当时中国社会主要矛盾,而计划经济则能够最大限度地将资源集中到政府手中,将农业剩余补贴到工业发展所需的资本积累中,从而有助于经济的快速增长。在这一过程中,政府权力强化,市场作用式微。这一模式试图通过加强党和各级政府来直接管理经济和全面控制社会,从而解决激励机制不足的问题。可以说,计划经济对于初步建立国家工业体系、稳定物价秩序、整合社会力量起到了积极作用,但“统得过多”“统得过死”以及信息不完备性是这一经济体制的固有弊端。


文章来源:《市场周刊》 网址: http://www.sczkzz.cn/qikandaodu/2021/0424/1343.html



上一篇:以中国经济为主体研究政府与市场关系演变
下一篇:水分含量检测助力冷链产业发展

市场周刊投稿 | 市场周刊编辑部| 市场周刊版面费 | 市场周刊论文发表 | 市场周刊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市场周刊》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