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市场周刊》征稿要求[06/29]
- · 《市场周刊》投稿方式[06/29]
- · 《市场周刊》栏目设置[06/29]
- · 《市场周刊》刊物宗旨[06/29]
场周刊论文可行性分析(论文可行性分析报告)(3)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在面试的时候,不管人家出什么样的题,我都能从中找出题眼,然后一边读题一边从脑海中迅速把框架搭起来,再把内容往里一填,就齐活了。 6. 那么,
在面试的时候,不管人家出什么样的题,我都能从中找出题眼,然后一边读题一边从脑海中迅速把框架搭起来,再把内容往里一填,就齐活了。
6. 那么,答题内容是?
答题内容就是我们对这件事情的看法和解决办法,但是我们现在没有怎么办?
◆请问有谁在打算考编之前,就特别未卜先知地天天看新闻吗?我估计除了某些特殊家庭,也没有人会这样要求孩子吧。
反正我是除了闹特别大那种事件,其他都不知道的,比如老坛酸菜我就知道,之前公交车出事我也知道,但你要问我zf报告里面说了什么,抱歉,这是我的知识盲区……
◆但是,既然要能站在考官的角度去回答问题,很多跟政治有关的内容就不能不知道。我只能临时抱佛脚,从媒体和新闻刊物那里了解,比如:
①网:我一开始是看的的,但是后来发现网更好用,内容更多,看着也更整齐(APP是不是应该优化一下ui?)
网我只要看的内容除了当天有关民生的新闻之外,就是看里面的各类评论,从里面汲取各种事件的看法和解决措施,用到自己的回答当中。
②三联生活周刊公主号:三联最喜欢的是会报道一件事情的来龙去脉,我印象最深的是最开始的时候,三联的记者深入海鲜市场,采访了病人的家属。去年的河南暴雨,三联也从气候西北的“暖湿化”讲起,举出了很多年前的数据来论证自己的观点。等等很多类似的报道,我喜欢在看完之后复述一遍,能够非常有效地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让自己显得更有自己的想法,做了很多研究一样。
7. 有东西可讲了,我们怎么讲出来呢?
这就涉及到练习的问题了,如果说之前一直都在输入的话,现在就该开始输出了。
把自己跟原聪学会搭建的框架跟自己的积累有机结合到一起,达到让考官听着有逻辑有想法,有条理还有亮点的回答。
◆练习的时候我用的是粉笔的面试真题200例,它里面选的全都是真题,并且按照题型分好了,想练哪个题型就能够一次练个爽。
最重要的是粉笔的“粉笔思维”这一个板块,每道题都有,跟原聪的框架特别搭。我在练习的时候是会在演草纸上简单列一下框架提醒自己的,答完之后复盘,想要知道自己答得全不全,直接去对照那个“粉笔思维”就行了,方便得很。
8. 练习的时候注意复盘
练习不复盘,等于白练习。
你不知道自己的缺点在哪的话,怎么能提高?
◆我在备考过程中用过的几个方法推荐给你,看你更想要选用哪一种了:
①对着镜子练习:对着镜子的好处是能够观察到自己的面部表情,不好的地方就在于经常会沉迷自己的美貌无法自拔,愿大家都不是纳西索,不会因为这样而爱上自己,忘了还在备考面试这回事。
②录音:录音的好处就是能够听到自己当时的真实回答,把自己这个过程中有问题,需要改进的地方挑出来进行修改。不方便的地方就是看不到自己的表情和眼神。
③录像:录像继承了照镜子和录音的全部优点,摒弃了全部的缺点,是最完美的练习方法。而且人对镜头是有一种天然的恐惧的,我觉得是跟面对考官差不多的,为了能够在考官面前挥洒自如,我后面就基本上只会对着摄像头练习了。
从效果来看,明显是录像>录音>对镜子。
9. 报班否?
请原谅我在这个时候才来讨论是否报班这个问题。主要是你看我前面写的,整个面试过程,有面试班的一星半点的影子吗?比旧社会穷人的碗还干净呢……
这主要是因为,面试班当然要放在能发挥出最大作用的时候啊,那就是——模拟考场,实战演习。
◆只有在面试班才能看到那么多备考面试的活人;
◆面试班对面试流程已经摸得非常透彻了,想要在考前就获得最正宗的面试体验,还得是从面试班;
◆闭门造车了那么久,我也想看看自己到底是处于一个什么样的水平。
综合上述原因, 再加上我当时也找不到人跟我一起进行面试练习(线上的话只能练练嘴皮,没办法搞礼仪流程什么的),就在我住的地方附近报了一个小的面试班。
不是中公华图这种大厂,是本地的一个龙头机构,开很多年了,对本地的事业单位的情况摸得比较透,而且只报模拟冲刺的话,价格也很便宜,我就报名了。
10. 如果自己模拟要怎么办?
当然肯定会有人因为囊中羞涩或者没有时间而没有办法报班,我觉得这种情况也不用太过焦虑,找自己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当考官应该也是可行的。
文章来源:《市场周刊》 网址: http://www.sczkzz.cn/zonghexinwen/2022/1209/20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