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海南周刊 | 匠人手中的海南黄花梨:人艺天成琢

来源:市场周刊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07-25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匠人手中的海南黄花梨 人艺天成琢花梨 文\\海报集团全媒体中心记者 郭畅 近日,海南省传统手工艺人文纪录片《匠韵琼艺》首发式暨海南文化传承与发展高端论坛在海南省博物馆新闻

匠人手中的海南黄花梨

人艺天成琢花梨

文\\海报集团全媒体中心记者 郭畅

近日,海南省传统手工艺人文纪录片《匠韵琼艺》首发式暨海南文化传承与发展高端论坛在海南省博物馆新闻发布厅举行。《匠韵琼艺》系列影像作品将海南民间匠人的传承故事、技艺的变迁故事及人与物所承载的历史故事,多元化、多视角、真实地呈现在观众面前。

在《匠韵琼艺》系列影像作品中,与“海南黄花梨”相关的匠人故事不在少数,他们与海南黄花梨的感情,不仅跨越了时间的长度,更具有“三分人艺七分天成”的韵味。

黄花梨根雕:

岁月沉淀的根艺美

看上去毫无生机的树根,几经雕琢,化为令人惊叹的艺术品,这是怎样的工艺,又有哪些鲜为人知的技巧?

根雕,是以树根、树身、树瘤等自生形态及畸变形态为艺术创作对象,通过构思立意、艺术加工创作出的艺术形象作品,又被称为“根的艺术”或“根艺”。

海南黄花梨根雕匠人梁镇师是海南万宁人,在《匠韵琼艺》中,梁镇师介绍自己玩根雕30多年了,根雕的魅力在于可以“化腐朽为神奇”。

梁镇师

“我喜欢设计具有中华文化底蕴的根雕作品,作品‘金陵十二钗’就是充分融合了传统文化,这类作品历久弥新,不会过时,反而随着岁月的沉淀,会越来越有韵味。”梁镇师说。

钟振中

同为海南黄花梨根雕匠人的钟振中是东方市新街墟人,独具慧眼的他上世纪80年代就与花梨结缘,他一边潜心收集民间陈年黄花梨树根,一边刻苦钻研根雕艺术。

钟振中介绍,选材是根雕制作的第一步,他选材遵照稀、奇、古、怪四个特点,而一般只有生长在恶劣环境中的根材才能满足这些特点。如背阳生长或悬崖峭壁石缝中,由于光照不足缺土少水乏养分,久长不大,渐渐变形,年愈久,质愈坚,造型也愈奇崛遒劲,是根艺的理想用材。

有了合适的根材,钟振中还不能马上加工,这个时候需要用审美的眼光整体考虑,根据根的形状进行构思。经过对根材角度的全面观察,钟振中反复揣摩,深思熟虑,凭借多年的创作经验,一个七枝八杈、形态复杂的根体,在他心中确定好主题。

接下来就是打坯了,由于根材的质地坚硬,打坯工序的难度较大。钟振中会用锤子和凿子把隐藏在树根表面的石沙清理干净,拟定雕刻部位的大体位置,用粉笔勾勒出形体的大致轮廓,然后用电锯切除多余的部分。

钟振中的作品师法自然,突出主题意境,将一种“天人合一”的艺术和谐展现得淋漓尽致,他曾不止一次带着他的作品漂洋过海,将海南黄花梨的美妙绝伦展示给世人。

海南还有一位黄花梨根雕匠人名叫彭锦平,养花品茗,彭锦平的生活方式很纯粹。

彭锦平

“我喜欢大自然的一切,山河小溪,一草一木。我雕的东西,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匠韵琼艺》纪录片中,彭锦平说,前两年雕的东西,当时认为完成雕刻工作了,但近日再拿出来,觉得还有改动的余地,所谓的余地,就是不会把一件东西做满,希望加入新的想法,作品变得比之前更完美。

鉴于每件作品的雕刻时间通常都以年计,因而彭锦平对选料极其讲究。在海南黄花梨日渐稀缺的情况下,找到一块适合雕刻的材料,往往需要几经辗转。选料是一方面,对于彭锦平来说,在选料的过程中与自然的亲密接触,才是他真正在乎的。

选料归来,彭锦平就会投入创作中,将自然枯萎的木头,通过艺术,通过雕刻,使其涅盘,令其重塑。一件出色的根雕作品,就像生命的又一次诞生,彭锦平用十年如一日的淡然之心,守护自己的根雕创作梦,这一切对他来说都是值得的。

黄花梨家具制作:

融古雅之风与纯淳之华

符集玉

符集玉的家乡在海口市龙泉镇占符村,那儿盛产海南黄花梨。“我从小接触黄花梨,对它有很深的感情。上世纪90年代初期,我参加工作后有些小积蓄,开始走村串巷收花梨木和花梨老家具,那时候100元就能买到一个黄花梨木箱。”符集玉说,最初收藏黄花梨,是为了生计。


文章来源:《市场周刊》 网址: http://www.sczkzz.cn/zonghexinwen/2020/0725/393.html



上一篇:国脉智库·《数字政府周刊第81期》-一窗通办服
下一篇:新周刊发问!2020,谁最能代表中国互联网精神

市场周刊投稿 | 市场周刊编辑部| 市场周刊版面费 | 市场周刊论文发表 | 市场周刊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市场周刊》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