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海南周刊 | 海南全面禁塑进入倒计时

来源:市场周刊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07-0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文\\海南日报记者 周晓梦 实习生 王迪妮 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在带给人们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令人头疼的污染问题。拒绝“白色污染”,已成为广泛共识。当下,海南全面“禁塑

文\\海南日报记者 周晓梦 实习生 王迪妮

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在带给人们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令人头疼的污染问题。拒绝“白色污染”,已成为广泛共识。当下,海南全面“禁塑”已进入倒计时:今年12月1日起,海南省将禁止生产、运输、销售、储存和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袋、塑料餐具等塑料制品。

如果拒绝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人们是否还有其他的选择?菜篮子、布袋子能否重回人们的生活中?“减塑一族”刮起的环保新风尚是啥?“禁塑”之后替代产品是否跟得上……

编织提篮。资料图

当年买菜拎菜篮

“菜篮?现在已经很少看到有人拎菜篮买菜了,大多都是用塑料袋。”说起大家买菜拎的“工具”,海口市美苑农贸市场的摊主郑红暖先是一顿,然后笑言自己家里都没有像提篮这样的“老物件”。

菜篮等买菜工具日渐从菜市场消失,也逐渐退出人们的家庭生活。塑料编织提篮、竹编篮、藤编篮、网兜……这些曾经都是人们熟悉的买菜工具,如今说起来都似乎已有了“年代感”。

“以前人们买菜经常用塑料编织提篮,五颜六色的,还挺好看。”郑红暖经营摊位多年,她记忆中的塑料编织提篮售价约20元/个,呈方底方口状,结实耐用。

塑料提篮。资料图

“我记得以前家里换过好几个买菜提篮,有一段时间还流行过那种手柄圆形或椭圆形的,不过这些篮子后来都用不上了。”在郑红暖摊位前买菜的市民孙女士说道,当年买菜拎过的菜篮和塑料袋并存,人们普遍缺乏拒绝使用塑料袋的意识,有些菜篮的作用只是为了“打包放一起好拎”。虽说如此,但使用菜篮确实有意无意中会有助于减少使用塑料袋数量。

回到菜篮本身,实际上,提篮与竹编篮、藤编篮一样,都是编织而成,编工手艺大同小异,价格也高低不一。而在云贵川等地区,人们买菜购物时还会用到背篓,这同样属于编织篮筐类物件,只是形态样式有所不同。

而关于网兜的记忆似乎要追溯到更早以前。在一些以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为时代背景的影视作品中,网兜常用于装水果、罐头等物。与提篮相比,网兜有缝。还有一种网兜,是用于盛装特定物品的,例如红色尼龙绳编织的网兜,多用来装西瓜;手工编织的细线网兜,用来装随身水杯。如今,在商超、农贸市场还能发现网兜的“身影”,不过它们大多数是用于装蛋类、蒜头等,用途较少。

当年买菜都用啥拎?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多种多样,有巧手制作、结实耐用的,也有不拘一格、自成一派的。郑红暖说,以前在菜市场的豆制品摊位上,常常会看到黑豆豉会用芋头叶来盛装,然后拿稻草捆绑,从四边扎扎实实地包裹起来,一捆、一提溜,买客付完账后拎起就走,“原生态”十足。

“减塑一族”刮起环保新风尚

回忆曾经拎过的菜篮子,正如目前“减塑一族”刮起的环保新风尚一样,提倡对“白色污染”说不。

“环保买菜的关键在于,尽可能拒绝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袋,减少不可回收垃圾的产生。”“购物时会有很多零散的东西,所以要提前准备好一些必要的容器、束口袋、网兜等等。”“到店喝咖啡也可以试试自带杯子,不用塑料杯。”在“减塑一族”的网上交流群里,很多网友会结合自身实践,与大家分享拒绝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的心得。

“日常买菜直接放篮子,豆腐和肉放自带的保鲜盒,尽量少买包装好的蔬菜。如果带回了塑料袋/盒,回家后也会尽量多利用几次。”“减塑一族”成员MISS YAO(网名)说,践行“减塑”理念,是尽量去减少使用塑料或多重复利用。

“减塑一族”成员在生活中践行减塑理念,自带束口袋购买蔬菜。 网友MISS YAO(网名)供图

2019年底,泰国颁布实施“限塑令”,当地民众利用竹篓、晾衣夹、行李箱、捕鱼网、平板车、水桶等当作“花式购物的工具”现象刷屏网络,逗乐一众网友。在“减塑一族”眼中,除了有趣好玩以外,他们还看到了引导和自觉的力量。

“重拎菜篮子、重提布袋子,努力减少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的使用,日渐就能养成‘减塑’的习惯。”“减塑一族”成员张铭铭说。

“减塑一族”认为,提倡减塑的最终目的,并非强迫人们告别所有的塑料制品。实际上,极端的、百分之百不用塑料的生活在当下而言也不现实,毕竟各式各样的塑料制品已渗入到人们工作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小到塑料袋、塑料餐盒、洗漱用品包装等,大到电器、手机、衣服鞋子等,都会与塑料有关。现阶段难以做到“零塑料”,但重要的是“能减少一点是一点”,树立起源头减量与末端分类、回收并重的环保意识。


文章来源:《市场周刊》 网址: http://www.sczkzz.cn/zonghexinwen/2020/0708/353.html



上一篇:海南周刊 | 导演高群书:光影勾勒人性光芒与灰
下一篇:「尚志周刊」2020年第二十三期(第二版)

市场周刊投稿 | 市场周刊编辑部| 市场周刊版面费 | 市场周刊论文发表 | 市场周刊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市场周刊》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